我看聊斋与兔女郎

真让人吃惊,你居然能看见我这一篇博客。

回返油田后,首要的安排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之前在冯记吃饭,遇到了小区的另一位道友,听说了江汉饭店的小碗菜,前番去过一次,除了有点贵,倒也没什么其他的缺点,于是放弃自己做菜,只做饭,吃菜碟就在中午的时候去饭店走一趟,从小区南门外的那条路,一直走,经过实验初中,走到头,过了国道,就到了。大概是我当年从韵苑到百景园的一半路程,颇有一番每天吃食堂的意味。实际上,中石化的员工是可以刷卡的,倒也算是个食堂了。早饭和晚饭就在冯记那里解决,当然,还是把饭打回来吃,不然,哪里有时间把去年没看完的 87 聊斋给补完呢?还有兔女郎。

先看的其实是凡人修仙传,那几天还没有正常作息,一连着几天把一百五十来集撸完,酣畅淋漓。精神愉悦了,身体却是遭了老罪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加上这个暑假在湖北和江苏之间来回奔波,身体很难吃消。于是规范了作息。每天跑个五公里,差不多快要有一个月了。隐居的生活,自然不必顾虑各种各样的日程,所以,这个连续的 combo 其实算是我连续最久的一次,当年身体倍儿好、与女友手拉手都会 xx 梆硬的时候也是无法做到这样的流畅的,而且,那时候多少还是有一些学业上的压力,睡眠很多时候也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群居的生活那般嘈杂,所以,那时候可能绷紧速度跑个几天,流感就要来了,糟心。所以,可以说,当年高中时候想要模糊计算士一样的生活,真真成了实际的内容。联系一下兔女郎里的理论,事实是被我观测确定下来了,大概。

聊斋的原本自是原本翻过一遍,就像前段时间带小孩去华科百景园吃饭,当然还是蹭的好友的卡,聊到,其做了公务员的室友最近读王小波的时候,喜欢得不得了,于是追忆,问我说,印象里我是把小波的全集翻了一遍,我笑笑,这是当然的,甚至有几本就是从图书馆拿的,虽然后来全部转成电子化阅读了。无论是聊斋还是小波,这对我如今孤僻的处境都不能不说是起了一种火上浇油的效果。聊斋的异史氏可谓不得志非常,我的舅爹也是一辈子潦倒,也恰如异史氏,腹中装了一点文墨,出口即红楼聊斋,自述,青年做队长时期不喜打牌,人家夜里娱乐,这边回家挑灯背章句,也是不亦乐乎,书读得多了、背得够了,人的腰板自然是要直直的,吾辈自小深受其影响,然直到大学以后方才定型、定性,无他,也是书翻得多了。我也曾经在失恋、失意的时候,反复读聊斋,也把那篇自志拿过来记诵,效果奇佳。说这么说,是想要说,我和聊斋之间还是略有一点感情的,也是略懂一点聊斋的。

然五父衢頭,或涉濫聽;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瘠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粘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誌。且也:少羸多病,長命不猶。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鉢。每搔頭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何可謂無其理哉!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弔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

每每念及这些词句,不由悲从中来。这是自志的意境。聊斋的正文,结合今天的时代,也不能不说是契合得八九不离十——书生的性压抑。大部分的篇章是性压抑,正如大多数的年轻人,受了教育,困于牢笼,托情志于纸片风物、擦边罔两,何其相似哉。正文的篇章参差不齐,电视剧选取的部分多是男女情爱,也就是说,专挑性压抑来拍,无怪乎,八十年代刚刚思想解放,怎能不趁乱来一遭呢?一看,导演挂的谢晋,文学顾问有曹禺、袁世硕这些人,选角不必看人名,任挑几个篇章来看,都是标标致致的大家闺秀,再看台本,人物对话显然是经过一番雕刻琢磨,古意的同时也兼顾了白话的朴实,大概可是说是我们大陆这边电视剧的一座峰巅了,如此一来,我对国产电视剧的擅自揣测多少被教育了一番。网络放大了现实世界的斑藓,又反过来作用于现实,整个社会尤其是背负着时代重任的年轻人戾气陡升,此前我也深陷其中,而聊斋正可谓是良药之一,当下心境也算静止了起来:不争、不怒、不怨,再就是,得过且过、潜藏奈落。

这些都是吃饭的时候看的,一次大概能消耗个一个小时,在家吃饭的好处就是可以这样自由形迹,然后一点点恢复心力。我长久没有写程序的心情了,主要问题在身体,所以,这段时间尽可能地让吃和睡规范起来,扯再多的量子物理,人还是免不了碳基生物的脆弱性,一朝散了神也并非危言耸听。得过且过,趁着我还有心力欣赏一些日常类的日漫,这怎能不算是一种幸福呢?当年在学校里面的时候,朋友给我安利 Sonny Boy,无论如何看不进去,一脑门子只想着塔塔开,几番春秋,日月变换,环境一转,一遍吃饭、一遍看兔女郎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我直到我没有办法像中学时候在宿舍偷偷看未闻花名那样容易感动了,却也不能说心头能完全免疫兔女郎的剧情所拗出来的褶皱,哈,青春啊。肉体的青春如樱花般散去。那么,神魂呢?

氛围这种东西,除了群体性的,个人的状况不能不重视。恰如我停顿了这么多天,总算是可以近似无恙地继续写我的程序了。可喜可贺。

所以,本来是想在这种氛围中接着写一些程序的,转念想到,很久没在数字世界留下记录了,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急个什么怂东西呢?

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本来是舅爹劝导我赶紧成个家,人活这一辈子图个什么东西呢?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这个岁数眼里边已经是灰色的了,赶紧成个家,几十年这一辈子也就过去了,是不是?我只好苦笑。从堕入聊斋的一刻起,我们家族的第一步命运早已滞定。


我看聊斋与兔女郎
http://fanlumaster.github.io/2025/09/13/i-watch-liaozhai-and-bunny-girls/
作者
fanlumaster
发布于
2025年9月13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