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赏析

本体

李白的诗。

赵客缦(màn)胡缨(yīnɡ),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tà)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fú)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dàn)朱亥(hài),持觞劝侯嬴(yíng)。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chuí),邯郸(hán dān)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xuǎn)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大意: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想当年,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结交,与之脱剑横膝,交相欢饮。 与朱亥、侯赢一同大口吃肉,大碗饮酒。 几杯热酒下肚,便慷慨许诺,愿为知己两肋插刀,一诺重于泰山。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感动苍天,可贯长虹。 朱亥为信陵君救赵,挥起了金槌,使赵都邯郸上下,都为之震惊。 二位壮士的豪举,千秋之后仍然在大梁城传为美谈。 他们纵然死去而侠骨犹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英雄。 谁能像扬雄一样,在书阁里研究《太玄经》到老,而一辈子无所作为呢?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 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 飒沓:迅疾的样子。 - 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 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 - 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 “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 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 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接着十句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如白虹贯日,许下比五岳还重的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末二句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扬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讲义

字词注释

赵:

古國名。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趙烈侯與魏、韓三家分晉,建立趙國。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陝西東北角及河北西南部。

燕:

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fany:所谓燕赵之地多侠客。

縵 màn ㄇㄢˋ 《廣韻》莫半切,去換,明。 《廣韻》謨晏切,去諫,明。 17畫 糸部11畫 統一碼:7E35 大五碼:C167 國標擴:BF7A 1 無文飾的繒帛。 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庶人衣縵。」 《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二十年》:「悉屏暱美姬于別室,唯留老醜者,衣以縵綵,給事左右。」參見「縵帛」。 2 泛指無文飾之物。 《周禮・春官・巾車》:「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 賈公彥疏:「縵者,亦如縵帛無文章。」 《左傳・成公五年》:「君爲之不舉,降服,乘縵。」 孔穎達疏:「乘縵,車無文。」 《文選・張協〈七命〉》:「神器化成,陽文陰縵。」 李善注:「陽曰干將,而作龜文,陰曰莫邪,而漫理。」 3 雜樂。《禮記・學記》:「不學操縵,不能安弦。」 鄭玄注:「操縵,雜弄。」一說,縵謂琴瑟之弦。見《禮記・學記》陳澔集說。參見「縵樂」。 4 見「縵縵」。 5 通「慢」。舒緩;疏慢。 《莊子・列禦寇》:「人者厚貌深情……有堅而縵,有緩而釬。」 成玄英疏:「縵,緩也。」 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縵,慢之假字。」 6 通「幔」。 《周書・韋孝寬傳》:「孝寬乃縫布爲縵,隨其所向則張設之。」 唐 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詩:「怕聽鐘聲坐,羞明映縵藏。」 清 俞樾《茶香室三鈔・便帽》:「此兩種帽,今皆用之,但轉無其華美也,帽後垂紅縵。」 7 通「漫」。 唐 劉禹錫《畬田行》:「何處好畬田,團團縵山腹。」 宋 張先《定西番》詞之一:「秀眼縵生千媚,釵玉重,髻雲低。」 清 魏源《聖武記》卷七:「陽被陰伏,則爲瘴癘;陰隨陽解,則山澤之氣不得不上升,升則不得不爲縵空五色之祥雲。」

这里应该取无文饰之物之意。

胡:

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爲胡。

缨:

1 繫冠的帶子。以二組繫於冠,結在頷下。 《禮記・玉藻》:「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三國 魏 曹植《七啟》:「華組之纓,從風紛紜。」 清 孫枝蔚《贈別張牧公》詩之三:「臨岐折椏淚沾纓,愁對踟躕馬不行。」

吴钩:

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 吳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沓:

【副】 眾多而重複。例 如:「雜沓」、「紛至沓來」。

飒沓:

先看飒的意思,

1 象聲詞。風聲。 《文選・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迺披襟而當之。」 李善注引《說文》:「颯,風聲。」參見「颯颯」。 2 迅疾貌。 唐 杜甫《大雨》詩:「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清 袁枚《新齊諧・搜河都尉》:「是夜風雨颯至,河不掘而成者三十餘丈。」 3 形容迅速而至。 明 李東陽《上元後一日亨父席上得合字》:「忽聞好事邀,詩興翩已颯。」 4 大風吹物。 唐 杜甫《桔柏渡》詩:「連笮動嫋娜,征衣颯飄颻。」 宋 袁文《瓮牖閑評》卷四引徐安人《秋扇》詩:「西風颯高梧,枕簟淒以清。」 明 湯顯祖《牡丹亭・診祟》:「夢初回,燕尾翻風,亂颯起湘簾翠。」 5 指風微微吹過。 《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徐行時若風颯芙蓉。」 6 拂拭而過。 唐 盧綸《渾贊善東齋戲贈陳歸》詩:「長裾珠履颯輕塵,閒以琴書列上賓。」 元 郝經《望京府賞紅梅》詩:「玉銜徑踏黃河水,貂帽颯簷掀紫錦。」 7 衰敗零亂。 晉 潘岳《秋興賦》:「斑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 南朝 齊 謝朓《落日同何儀曹煦》詩:「一賞桂樽前,寧傷蓬鬢颯。」 南朝 梁 陸倕《思田賦》:「歲聿忽其云暮,庭草颯以萎黃。」 唐 皮日休《九諷・端憂》:「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8 忽;頓然。 唐 李白《游謝氏山亭》詩:「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 唐 胡曾《詠史詩・陽臺》:「楚國城池颯已空,陽臺雲雨過無蹤。」

这里是有几个可以符合的。

拂:

甩動、抖動。例如:「拂袖而去」。◇《西遊記》第七一回:「那菩薩將柳枝連拂幾點甘露,霎時間,煙火俱無,黃沙絕跡。」

信陵君:

魏无忌。

人名。(?~西元前243)戰國時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天性仁厚,好養士,有賢名,曾用侯嬴計,卻秦救趙;秦伐魏時,率領五國兵歸救魏,大破秦兵,聲名威振天下。後被讒廢用,遂抑鬱不樂沉迷於酒色,不久即因飲醇酒多近婦女,病酒而死。與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因魏安釐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也稱為「信陵君」。

戰國 魏安厘王異母弟,名無忌,封信陵君。禮賢下士,有食客三千人。大梁 夷門監者侯嬴老而賢明,信陵君『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至家,奉爲座上客。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圍趙 邯鄲,趙求救於魏,信陵君用侯嬴計,使如姬竊得兵符,擊殺將軍晉鄙,奪得兵權,救趙卻秦。後留趙十年,歸魏,率五國之兵大破秦軍,直至函谷關。終因讒毀,爲魏王所忌,乃謝病不朝。見《史記・魏公子列傳》。 郭沫若《<虎符>後話》:「漢高祖是崇拜信陵君的,信陵君假使有後,他照理會加以封贈。」亦省稱「信陵」。三國 魏 吳質《答東阿王書》:「屢獲信陵虛左之德,又無侯生可述之美。」 唐 王昌齡《答武陵田太守》詩:「曾爲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朱亥:

人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魏人,以屠為業。時秦圍趙邯鄲,魏遣晉鄙率軍救趙,因懼秦兵,便留軍於鄴,逗留觀望。魏公子無忌得侯嬴獻計盜得兵符,侯嬴又薦朱亥與之同行。至魏營,晉鄙疑信陵君有詐,朱亥即出袖中鐵椎擊殺晉鄙,奪得兵權,破秦師,遂解邯鄲之圍。

魏:

國名。戰國時的一國,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啖:

給人食物吃。

嬴:

有剩餘的。例 如:「嬴利」、「嬴餘」。

素蜺:

亦作「素霓」。 白虹。 而白虹又是什么呢,日月周圍的白色暈圈。

邯郸:

就是今天河北省的一个地方。

烜xuǎn,又读xuān。

① 火勢旺盛。◇《玉篇・火部》:「烜,火盛貌。」 ② 明亮、顯著。◇《爾雅・釋訓》:「赫兮烜兮,威儀也。」

大梁城:

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句子整体

这首诗老师是绝对不会教的。因为这里面杀气太重。

另外,有一部小说,也是这个名字,可以看一下。

十步杀一人,很夸张了。

唐代那个时候确实是比较崇尚游侠精神的。

什么叫作深藏身与名,其实和闷声发大财是类似的。好吧,其实是为了发更多的财,这个和献忠的原理是一致的。

元微之《侠客行》云:“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二公寓意不同。

闲过信陵饮,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书上也查不到。我的理解是这个样子的,诗呢,写到这里就转向描写朱亥和侯嬴的故事了,这个“闲过信陵饮”应该指的是侠客到信陵君家里饮酒。

意气。

闲叙

这首诗我是给家里的小孩讲的,表弟、表妹和姨弟等。

和讲陈涉世家是一个道理,所谓“苟富贵,毋相忘”,以及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应该坚守的正义究竟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我当年背的这首诗竟然竟然有错误。

讲的古文古诗不多,主要是带他们入个门。我一直以为,读诗主要是想象,想象其表达的画面,我的一个喜欢钻研的表弟想一直抠它的翻译,我都有点火气了。数学我倒是很乐意他拼命去钻研。

可惜的是,给他们讲的小学奥数不多,没经过系统连续的训练,理解起来当然不是那么快。


参考:

  1. 古诗文网。
  2. 百度百科。
  3. 教育部国语辞典。
  4. 汉语大词典。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