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速在频繁地变化吗?
我因为对王菲的歌可谓是天天听,日日听,夜夜听,所以,对于每一首歌的节奏的把握,我自信是非常敏锐的。大概从公历元月一日开始,中午脱掉衣服开始一天的睡眠,然后听王菲的“藉口”,旋律异乎寻常地快,我知道大概出问题了。我知道出问题了,但是具体的问题处在了哪里我说不上来。现在,也就是我写这篇博客的清晨,时间的流速大概回到了过往的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去深究。因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出了影响我听王菲的心情,其他的影响大概可以忽略不计。
大概是这两天的精神过于集中导致的。摄入的信息量有点多,时间密度被利用得有些笨拙地大了。脑中的思想却比较清晰,而且越来越清晰。由此可见,思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知这个世界。很多人说平等,人一生下来的那一个片刻大概是平等的,从那之后,后天的锻炼似乎就会变得很重要。有什么人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曾经伟大的舵手在思想层面上和一些思想保守之辈是平等的呢?
邪人行正道,正道悉归邪。
这是今天刚读到的句子。我以前没有想到荣格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是比较深刻的。刚好读一下,也促进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索。精神的食量再丰富也不为过。尤其是最近体会到的思维的乐趣又在前所未有地增加。
大概是段时间突发奇想,我都谈过多少次恋爱了,还要为感情这种极大增熵而不知内敛的事情而耗散心神,愚者也是。抱持着这种思想,再摄入一点新的思想吧。
小时候家兄喜欢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的那些曹文轩、黄蓓佳他也读,我问,读完一本所花费的时间大概是多少?答说,大概两个小时一本吧。家兄不是一个喜欢“走捷径”之辈,我知道,那确确实实是真实的速度。我当时比较惊讶,因为我的头脑开化得比较晚,甚至可以说,直到大学的神话时代的指针已经往后拨动了几周之后,才可以说稍微扒拉出一点这个世界的缝隙,得以窥得这个世界的本质的一二。而后是最近的感触又在加深,我重新翻小时候的书,比方说,一本青铜葵花可能一个小时就一字不落地翻完了翻完了。六年级结束,进城的前夕,翻《根鸟》,大概也还需要可能三个甚至四个小时左右?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思维当然也是有速度之别的。
你让一个北京大学的计算机大一的学生去阅读一段稍微带一点魔法的 C 语言程序,再去找华科一位认认真真读过四年计算机相关的名著的大四学生,两者的阅读和理解速度不能同日而语。可以联想到,数学题其实也是大概这么个道理。问题的关键除了“门径”,还有时间与经验,与思考的累积。之前读 cssslayer 大概八九年前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讲小时候,小学、初中做数学题如何如何快,这个其实是牵扯到一点家境和机遇的问题的。如果一个思维框架完善的青年人回到小时候,孜孜以求地投入数学思考,然后恰逢其时地被周围的人展现出一些数学方面对“孩子王”的景仰,那么,这个就是机遇,有了机遇,大概很多事情就会越来越顺。
基于类似的道理,很多人不明白村上春树的“水平”,纵然其本人释出诸多自谦,我们绝不能忽略,他那日复一日的千锤百炼。除了王小波,村上的左右我大概也翻了个遍,其早期的作品比喻很难让人评价“恰当”,时间再往后拉,那当然是越来越恰当!如果你直接看其后期的杂文,甚至会产生一种想法:这人是不是甜菜呀!实际上,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正如王小波其实也并不是十分百分千分的计算机甜菜一般,不妨碍我们对其的喜爱。无疑,他们都是可以将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底的人物,这种人物无论在历史的哪一个时期都是难得的,与时代的宽容度其实关联并不是很大。
现在的社会的自由度其实相当高,带来的后果就是,所谓的 cheap girls 和 cheap boys,cheap girls 是身体 cheap,boys 当然是思想孱弱。话说回来,男女的思想其实一般的浅质。包括我自己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罪人。所以,很多人眼中的俗人喜欢挂在嘴边这么一句话:认知决定了苦难。有人认为是瞎鸡巴扯淡。正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无罪。
为什么突然又有了写博客的欲望呢?因为输入法几乎“大成”。打字的体验目前已经来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这还是在我没有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我不担心打字不顺手,不进入“心流”了,而是,长时间在一种美妙的状态下去输出文字,我的双手开始抱怨了。看来,人体工学、分体式键盘也要提上日程了。